教育部召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加强“优师计划”培养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工作推进会
11月7日,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加强“优师计划”培养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工作推进会,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师范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工作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履行职责、课程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组织管理、学生适宜发展等5个方面18项关键指标。要求要处理好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学段质量评价制度的衔接、互补,原则上每3—5年一轮,与中小学质量评价统筹同步实施,实现全覆盖。
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暨师生巡讲团成立
11月7日,教育部举行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部署会暨师生巡讲团成立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做好学习巡讲,要坚定政治信仰,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始终牢记“三个务必”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七个讲清楚”的目标要求,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巡讲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
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专项培养计划”)。“专项培养计划”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面向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通过汇总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多方合作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教育部近日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在大中小学普及传播,绿色低碳理念进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有关高校初步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
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公布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经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共有101项批准立项。
11月8日,以“赓续经典文脉,共谱时代华章”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举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发表视频致辞。
11月8日,第二届中塞(塞浦路斯)青年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双方围绕“畅想绿色生活、唱响中塞友谊”主题开展交流。论坛由驻塞浦路斯使馆、塞浦路斯驻华使馆、对外经贸大学、石河子大学主办。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发表视频致辞。
田学军向中塞两国青年朋友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增强自身本领,争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二是加强互学互鉴,争做两国友谊的传承者;三是树立全球视野,争做全球治理的贡献者。
日前,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启动,邀请3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录制32讲系列课程视频。大讲堂目前已举办三年,实现了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共上一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
11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教育部指导地方接连查处了多起违规竞赛,郑重提示: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是违规竞赛。
近日,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2023年度公开招聘公告发布,共有20家单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179人;6家单位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开招聘22人。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近日公布2022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最终确定入选教师298人。《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入选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纳入当地骨干教师、名师等培养序列,予以重点支持和培训。
田学军出席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开幕式并致辞
11月10日,由江西、湖北、湖南、贵州联合承办,主题为“产学研用 融合并进”的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开幕。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通知》提出,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强调,各地各相关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规范管理。严格考生报考资格审核,严格执行考评人员回避制度和“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考生、评委、考场随机编排的“三随机”工作机制。加强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专业复测。严禁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内设学院(系、部等)及教职工组织或参与考前辅导、应试培训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勾连牟取不正当利益。严厉打击培训机构涉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工作违规违法行为。严格执行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要求,认真落实中学、高校、地方、国家四级信息公开制度。未按要求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对于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最高法、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
1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法发〔2022〕32号)。
《意见》共10条,一是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教职员工犯罪案件中适用从业禁止、禁止令规定的具体规则。二是规定了在教职员工犯罪案件的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送达裁判文书。三是明确了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与犯罪教职员工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处理、处分和处罚的关系。
为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突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意见》还明确,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实际控制人犯罪,参照本意见执行。
7部门印发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教育部等七部门日前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持续提升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做好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强调,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学习贯彻二十大,终身学习向未来”为主题,要求各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助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